“人类简史系列”白金纪念版2025年上市

“人类简史系列”(全4册)是怪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作品全集,收录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智人之上》共四部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想巨著。作品以宏大视角和跨学科的洞察力,全面梳理了从人类起源至今的历史脉络,也对当下的紧迫问题进行了犀利剖析。从智人的崛起、文明的演进,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颠覆,再到全球化与生态危机的挑战,层层递进,揭示了历史的深层逻辑与人类未来命运的潜在走向。作为不可不读的经典读物,赫拉利的作品不仅是思想精华的集结,更以其清晰的逻辑、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哲思,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人类命运的思想工具,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关注未来的探索者,这套书都能带来深刻的启示与共鸣。以下是关于四本书的介绍。

  1742542348463030160.jpg

“人类简史系列”白金纪念版

《人类简史》

image.png

10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6个不同的人类物种,但今天只剩下1个,就是我们智人。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其他人类物种都消失了?我们智人又将会怎样?

以色列知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开创性地将历史和科学结合,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至今,智人历史的完整故事。尤瓦尔·赫拉利教授认为,在智人从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到地球主宰者的漫长演化史上,发生了三次关键性的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认知革命让智人拥有了创造想象秩序和虚构故事的能力,彻底超越其他物种;农业革命让智人从狩猎-采集生活走向定居生活,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科学革命让智人成为神一样的“造物主”,获得整个地球的统治地位。

尤瓦尔·赫拉利教授还提示我们向前看,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开始违背自然选择的法则,而自然选择的法则在过去的40亿年里都一直是生命遵循的法则。今天的我们不仅获得了设计周围世界的能力,也获得了设计我们自己的能力,这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类?是时候重新定义“人类”了。

《人类简史》是一部全球畅销书,摒弃了旧的解释框架,提出了颠覆性的创见,让我们对自身的存在有了全新的认知。

《未来简史》

image.png 

进入21世纪后,人类已经学会如何克服饥荒、瘟疫等旧问题,拥有了更远大的抱负:永生不老、确保幸福,并成为能够自我重塑和创造新生命形态的具有“神性”的人类。为了追求这些目标,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须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的一次巨大改变,绝大部分人将面临沦为“无价值的群体”的危险,只有少部分人有可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智神”。

当我们思考人类面临的机遇与危险时,我们需要回答如下大问题:生物本身是算法吗?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吗?意识与智能之间关系如何?当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力量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会发生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深刻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

《今日简史》 

image.png

智人之所以能够崛起成为地球的主宰者,主要原因在于其具备了虚构故事的能力。然而,在当前这样一个分化的世界,我们对旧故事已失去信心,对新故事亦远未达成共识。

眼下,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全球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

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时,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能否建立一个维护人类自由和平等的全球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使人类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戏?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成了一种力量。对于关乎人类命运的种种议题,尤瓦尔·赫拉利没有简单给出答案,而是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

《智人之上》

image.png

在过去10万年里,我们智人积攒了巨大的力量。然而,持续不断的发明与征服也将我们推入了一场生存危机。全球生态濒临崩溃,虚假信息泛滥。我们正一头扎进可能毁灭我们自身的、由新型信息网络组成的人工智能时代。

人类如此智慧,为什么却总是倾向于自我毁灭?我们为什么走到了生态和技术自杀的边缘?当非人智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时,人类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到文字书写,再到人工智能,《智人之上》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邀请我们思考信息与真相、神话与官僚制度、智慧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不同的社会结构在试图构建信息网络时面临的关键困境。

如果我们拓宽视野,看看人类的信息网络在过去几千年如何发展,我们也许可以更了解今日与未来发生的事情。

(本文编辑:李富阳)


出版商务周报

微信号:cptoday

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