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奖项评选和作品征集活动为平台 出版机构如何聚拢资源?
◎ 周 贺 本报记者
设立各种文学奖项及作品征集活动,是当下出版机构聚集作者资源的有效方式。远到“百花文学奖”的前身——1984年设立的《小说月报》百花奖,近到刚刚起步的“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等,无一不在扶持作家和孵化作品方面花功夫、下力气。
如2023年10月启动、日前举行了颁奖典礼的“‘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该活动由鲁迅文学院作为学术指导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希望出版社(简称“希望社”)承办,旨在搭建创作与出版的双向桥梁,挖掘更多扎根中国大地、反映当下儿童生活的优秀作品。希望社可以说是行业内的“获奖大户”,先后共有5部作品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作为希望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一个品牌活动来聚集更多优质原创资源,是希望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王琦由来已久的一个设想。这一想法得到了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和鲁迅文学院的全力支持。首届“‘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有效报名作品475部,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三轮无记名投票,筛选出24部优秀作品,展现了儿童文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拓展与创新方向。
培育青年作家 为出版事业积蓄力量
目前,出版机构发起或主办的奖项评选、作品征集活动中,有像“‘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凤凰文学奖”这样面向未公开出版的作品的,也有“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这样面向已公开出版的图书的。
据本报的不完全统计,类似活动有20多项,以作品的读者对象划分,有成人的也有少儿的。
读者群体面向成人的奖项评选和作品征集活动中,历史比较悠久的是《十月》杂志社主办的“十月文学奖”,始于1981年,迄今已经举办了20届,体裁要求是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获奖作品多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奖金设置最高的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承办的“凤凰文学奖”和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指导,芙蓉杂志社主办的“芙蓉文学双年榜”,奖金最高可达50万元;“凤凰文学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奖掖长篇纪实文学与长篇非虚构作品,是少有的关注非虚构写作的奖项。读者群体面向少儿的奖项评选和作品征集活动,多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名字命名,如“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大赛”“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曹文轩儿童文学奖”等;或以主承办单位的名称命名,如“‘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红披风原创图画书大赛”“‘长江杯’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等,更具品牌联动效应。
我们看到,大部分文学奖项及作品征集活动,都侧重于对青年创作者的鼓励和奖掖。正如浙江文学馆馆长、浙江文学院院长、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组委会主任程士庆所说,文学的未来在于青年创作者。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苏少社”)社长王泳波也曾表示,“曹文轩儿童文学奖”与中青年作家培育工程共同构成了苏少社的原创作品孵化平台,为主题出版、原创出版聚集高质量的内容资源。
形成品牌效应 与时俱进地持续下去
纵观目前出版机构发起或主办的奖项评选、作品征集活动,基本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评审过程如同“开盲盒”,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如“‘希望杯’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全过程实行“匿名评审”。终评组组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高洪波说:评审过程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感动的文学之旅,“每阅读一部参赛作品,都仿佛置身于一个一个的独特儿童文学宇宙”。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专业委员会与上海译文出版社携手主办的“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也在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采取全程匿名的评选机制,确保公平竞争环境。
与行业智库研究相结合,促进创作交流。如“原创图画书年度荣誉作品”评选,原名“原创图画书年度排行榜”,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于2015年联合各界发起;2023年,童趣出版研究院加入举办,新增国际巡展专项;2024年,正式升级更名为“原创图画书年度荣誉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担任指导单位。童趣出版研究院的加入,可以说是将图画书研究、创作研讨、策划出版、阅读推广、国际交流等环节真正打通,不仅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各种资源,也为少儿出版在新时代的长远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传播推广方面下功夫,让优质作品走近读者。浙江省作家协会指导、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办的“冰波青年儿童文学奖”在启动征集的相关公告里表示,“所有获奖者将有机会通过主办方的活动进行公益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程士庆进一步阐释了如何做好获奖作品的传播推广。他表示,一是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二是落地杭州或浙江全省的阅读活动,三是长期助推获奖作家的新作品,参与或主办获奖作家的新书读者见面会等。
“原创图画书年度荣誉作品”评选,更是在十年间持续推动获奖作品在国内国际巡回展览,助推中国图画书的传播与“走出去”。
探索跨界合作,谋求“破圈”的可能。一般来说,各类文学奖项评选周期较长,出版机构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且影响范围有限,难以“出圈”。这种情况下,跨界合作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如“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就是由顶级腕表品牌宝珀和文化品牌理想国合作创办的。这种合作基于双方文化理念的一致性,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
无论奖项评选和作品征集活动的流程如何,与时俱进是其永葆生命力的核心要素。如“百花文学奖”,逐渐将颁奖仪式发展成“论坛+颁奖”的活动形式,揭晓获奖名单的同时举办文学影视论坛,探讨文学作品的全产业链开发。2023年9月,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更是围绕“让文艺点亮生活”主题,同期策划了10余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强化了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