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呈现发展新格局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网络文学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拓展创作领域和传播半径,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作为大众参与、全球共创,彰显中华文化原创力的生动实践,成长为当下最活跃、受众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文学样式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生动文化名片。
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增长势头不减,同时受到精品化、IP转化提速、全球化等趋势推动,进一步呈现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格局,并依托多方共创华语IP的积极探索,在全球视野下将大众创作、全民阅读风潮推向新高度。
作家迭代、题材多元 助力高质量发展
网络文学一直以来不断吸纳年轻力量加入,继以往大众创作、作者全年龄段覆盖的基础之上,2023年网文作家在年龄和教育结构上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行业数据观察,2023年网文作家、作品、读者数量都呈稳健增长态势,其中作者规模达2405万,新增作者225万;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新增作品420万部;用户数量达5.37亿,同比增长9%。
2023年,网文写作年轻化趋势持续深入,“95后”、“00后”作家引领着网络文学创作新风潮,“00后”作家成为网文作家新增主力。以代表性网络文学平台为例,阅文集团新增作家60%是“00后”,“00后”作家“万订”作品同比增长230%,新增“白金大神”60%是“90后”、“95后”,2023网络文学榜样作家“十二天王”中80%是“95后”。
2023年网文作家在职业和教育结构上也进一步得到优化。多数作家系非文学专业教育背景,且多为兼职写作的“斜杠青年”。例如“最白的乌鸦”是检察官助理,“可怜的夕夕”是精算系毕业的海归硕士……作者身份几乎涵盖了5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来自各行各业的写作者不断为网络文学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近年来科幻题材火热和人工智能兴起,吸引了更多网生代和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加入网络文学用户队伍。更广泛的创作者背景,使得作品的关注视角、题材涵盖更加多元、专业、立体,也更能引发年轻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得益于“95后”、“00后”为网络文学注入多元锐气,2023年网络文学内容创作质量显著提高、创作生态活力迸发,精品网文全民向、陪伴性凸显,并呈现出头部突破、长尾精进的并行发展态势。
就头部作品而言,一方面,宏大世界观设定、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作品更能引发用户的情绪共鸣,不仅蕴藏着巨大的IP开发潜力,相关作品更持续刷新着各项纪录。另一方面,快节奏、轻阅读、开脑洞的“小白文”,因其适合碎片化阅读的天然特性,俘获了大批高黏性用户,很多“小白文”代表作品在起点读书突破10万均订。现实、科幻、历史等品类所代表的长尾精品网文不仅成为了全民阅读的重要内容来源,更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的内涵深化发展,其消遣性、陪伴性和高黏性正在推动全民阅读成为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
在澎湃新闻与阅文集团联合发布的《2023网络文学十大关键词》中,“考研”“种田”“非遗”“短剧”“坐忘道”“无CP”“全员上桌”“智商在线”“AI金手指”“霸总全球化”等词上榜,背后指征的正是全年的网文创作趋势。仙侠、都市、历史、现实、玄幻、轻小说、游戏、科幻等多个题材成为年度热门,优质作品呈现仙侠历史齐飞、科幻势头更劲的特点。
文化自信、强国叙事成为网络文学创作新趋势。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主办的“阅见非遗”第一届征文大赛,带来6万多部非遗题材作品,涉及京剧、木雕、造纸技艺、狮舞等127个非遗项目。这些作品既是网络文学艺术形式的突破,也是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搭建起传统文化与海内外读者之间的桥梁,向世界传达别具一格的东方文化。
除了直接将中华民族历史、建筑、服饰、曲艺、绘画、饮食等非遗文化作为创作题材之外,《西游记》《山海经》《搜神记》等经典名著和“司马光砸缸”“干将莫邪”等中国传统神话、历史传说也成为网络文学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
2023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再创历史新高,“现实+”题材进入创作视野。题材年增速超20%,新增读者中“00后”占比过半,“现实生活”更成为阅文集团女频五年复合增长率Top1品类。
AIGC 网络文学内容生产的机遇与挑战
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使得AIGC一跃成为过去一年的全球性热门话题。其中蕴含的机遇与风险,足以左右未来数十年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走向。如何回应并把握这一“内容生产自动化”的新趋势,已成为摆在网络文学行业从业者和研究者面前的一道无可回避的难题。
中国网络文学与AIGC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网文海外传播过程中AI翻译工具的使用。2017年,旨在为文学网站提供AI翻译服务与海外出版方案的推文科技正式成立。目前,由该公司发起的“中国网文联合出海计划”已囊括纵横文学、17K小说网、掌阅等100余家文学网站,短短几年内便有7000余部网络小说经由AI翻译顺利出海。
除了机器翻译领域的应用,AI所具备的文学创作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瞩目:从2007年首部完全由AI创作的小说I The Road,到2017年发布个人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的微软“小冰”,再到如今普遍具备文学创作能力且支持用户通过各种形式的promote进行私人化定制的聊天机器人。尽管目前由AI创作的文学作品还缺乏足够的可读性与稳定性,但考虑到AI绘画对漫画、游戏行业造成的冲击,AIGC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潜力与前景,或许足以引起相关从业人员的忧虑。
而在警惕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行业动荡以及法律、伦理问题之前,将AI的功能牢牢限定在“辅助创作工具”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充分而有节制地利用人工智能的内容生成能力,同时有效地规避风险,或将是一个相对可行的探索方向。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文读者倾向于通过各种交流和创作活动来表达对某些作家作品、人气角色的喜爱。这种以网络文学作品为“中心文本”的“同人”粉丝文化,正展现出极强的创造力。自2023年以来,随着AIGC的兴起,许多空有“脑洞”而缺乏相应艺术创作能力的读者,也开始尝试利用AI创作工具,如ChatGPT、Midjourney等,通过提供关键词与引导,生成符合自身喜好的“同人”小说段落或漫画作品等。在仅供自己欣赏而不涉及大范围传播、售卖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显然是合理合法的。AIGC为粉丝参与“同人”文化活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帮助他们更加灵活地分析、探索那些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和角色,并将自己独特的构思与偏好融入其中。
市场提速 IP转化的新路径和新增量
在2023年大众文化和泛娱乐产业景观中,网络文学仍然是重要的供给侧。同时,网络文学IP改编所处形势也迎来重大改变:一方面,传统文学改编和原创剧集爆款频出,“后疫情”时代电影院线逐步回暖,外部竞合环境面临重塑;另一方面,大众审美变化凸显,微短剧成为新风口,游戏和动漫改编的系列化趋势增强,网络文学不仅通过丰沛而稳定的内容供给彰显着自身作为“IP”的资源属性,也在技术迭代和大众审美的合力下推动着网络文艺生态的更新。
2023年是影视行业回暖、整体向好的一年,也是网文IP与原创剧集、文学改编、漫改等多种产业转化路径博弈“内卷”、共生共荣的一年。2023年,《狂飙》高开预热,《繁花》胜利收官,影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降本增效有力带动本年度IP影视改编效率、质量双双提升,“内容为王、品质至上”成为市场和观众对IP的检验标准,IP开始褪去“流量”的消极标签。在此背景下,作为影视作品重要资源库的网络文学表现亮眼。
除了数量优势之外,路径扩容也是本年度的特点之一。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中文在线、17k小说网等老牌文学网站持续发力的同时,豆瓣阅读、知乎、番茄小说、七猫等后起之秀也在网文IP影视化的探索中崭露头角。
在总量充沛和路径扩容的合力下,保证了网络文学题材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元化,优化了网文IP的创作活力和产业价值。
南都娱乐与阅文集团联合发布的《2023IP风向标》指出,男频IP为视频平台拓展了新空间,而动漫和科幻是支撑这一趋势的主要力量。
2023年,动漫已成为网文IP改编的成熟赛道,为整个产业创造了影视改编之外的突出增量,而由网文改编的动漫作品爆火之后又成为剧集的IP来源之一。2023年男频IP的影响力还体现在科幻网文焕发出的产业活力上。在第3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不同榜单单元中,共有《神秘尽头》等9部网络文学作品入围,《隐秘死角》等2部作品获奖,充分彰显了科幻网文的创作实力、改编潜力和行业活力。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从产业分工视角出发,网络文学给以重生、逆袭、穿越等“爽点”为主要内容的微短剧提供了重要的改编资源,微短剧则成为释放中腰部网文IP价值的风口。拥有大量中腰部网文IP的平台有望在微短剧的新风口实现平台价值的跨越式增长。同时,伴随着头部影视机构、文娱企业、网文平台的纷纷布局,微短剧制作体系与内容水平将不断优化,叠加用户对精品内容的升级需求,精品化将成为微短剧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潜能迸发 网文“出海”规模和机制快速拓展
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在行业规模、作品内容、营业收入、运作模式、技术支持、赛道布局等方面,都显示出日益强劲的国际化影响力和市场活力。借势突飞猛进的AI技术和持续深入的文化交流,中国网文的海外传播正朝着规模化、精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快速拓展,未来的全球IP有望从中国网文中诞生。
2023年,中国网文“出海”总体上延续了前几年的发展态势,网文“出海”市场规模突破40亿元,作品质量稳定提升,作品数量持续增长。以起点国际(Web Novel)为例,截至2023年底,该网站上线约3800部译作,同比增长31%。随着AI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字翻译的瓶颈即将突破,“出海”作品数量有望出现新的井喷期。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向世界传播的不仅是一部部优秀的文化作品,更是一整套立足于AI时代的创作机制和产业生态。在中国网文企业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年轻人走上网文写作之路,海外原创网文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发展面貌。截至2023年底,海外原创网文作品已超62万部。
目前,网文“出海”作品已形成15个大类100多个小类,都市、西方奇幻、东方奇幻、游戏竞技、科幻成为前五大题材类型。在东方奇幻类型中,很多作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主题设定、人物角色、作品内核上都带着浓浓的“中国风”。
网络文学的一大特征在于用户共读。随着海外网络文学生态的日益成熟,在线阅读诉求和年轻世代的网络社交习惯,让海外读者们更愿意去了解其他同好的想法。也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和喜好,让围绕内容但又不限于内容的社交变得越来越频繁。
起点国际将中国网文的付费阅读模式带到海外,培养了海外用户的付费阅读习惯,奠定了海外网络文学高速发展的商业基础。2023年,起点国际用户单月消费金额最高达到7230美元。同时,精品内容吸引海外用户付费阅读,进一步激励作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形成良性的发展生态。
同时,短剧也成为网文“出海”的重要改编形式之一。据第三方分析平台data.ai统计,海外短剧应用下载量在2023年5月进入爆发期,热门短剧应用同年7月海外下载量直逼300万,环比增长率超300%,“优爱腾”国际版、TikTok(抖音国际版)、kwai(快手国际版)等均已布局短剧赛道。
如前所述,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经历了出版授权、翻译“出海”、模式“出海”等阶段。如今,已进入“全球共创IP”的新阶段。这种模式鼓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作者共同进行网络文学IP的培育及开发,开启了网络文学全球化的新一轮浪潮。此外,中国网文“出海”还受益于各种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例如,AI翻译技术的进步使得文学作品能快速、准确地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各种海外平台也为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由于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巨大,人工翻译的头部作品只是海量作品中的冰山一角。为了能让全球“催更”读者更快更全面地感受中国网络文学的魅力,满足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起点国际于2019年启动机器翻译,在人工翻译的基础上拓展MTPE(机器翻译+人工校对)模式。目前,起点国际借助AI可将作品翻译为英语、西班牙语、印尼语、葡萄牙语、德语、法语、日语等多种语言,不仅中国网文作品从中受益,海外原创网文作品也有了更大的传播空间。
2023年,网络文学在持续繁荣的整体风貌之下,深耕内容、创新模式的内生动能悄然蓄积,改变着生产机制和行业生态的发展趋势。精品化、IP转化提速、全球化等年度趋势,推动网络文学内容向实生长,网络全民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IP开发逐步成熟,AI辅助创作增效,版权保护推向新高度;网文“出海”再创新高,华语IP进入全球视野。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