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 能否靠爱推起一本小众外国文学?   

◎ 任  菲          磨铁图书·大鱼读品

2023年年末,《明亮的夜晚》迎来了上市以来的第四次加印,并登上当当小说类新书24小时榜第一名。几天后,豆瓣年度读书榜单公布,《明亮的夜晚》入选豆瓣年度外国文学NO.1。虽然它还远没到“大畅销书”的量级,但编辑和营销同事都在欢呼雀跃,因为只有我们知道,这些荣誉对这本书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7-1.jpg

翻开第一页就再也放不下

《明亮的夜晚》打动的第一个人是我。2021年,当我开始规划韩国文学产品线时,身边的同事、译者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向我推荐了一位韩国新锐作家——崔恩荣。她是“80后”,年纪轻轻就斩获了韩国许筠文学作家奖、金埈成文学奖、李海朝小说文学奖等,还被韩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教保文库评选为2016年和2018年的年度小说家。当时,崔恩荣已出版了两本短篇小说集《对我无害之人》和《祥子的微笑》。因为需要评估的作品实在太多了,我在豆瓣把这两本书标记为“想读”后就搁置了。

我已经忘记开始阅读崔恩荣作品的契机,总之翻开第一页的那天,就彻底放不下了,只记得阅读过程中心底涌起一波又一波的惊喜——韩国新一代的年轻作家已经这么会写当下生活了吗?她不仅写作水平高,而且书写的题材如此多元——跨文化、代际的人际关系,越南战争创伤,侵略国与被侵略国普通民众之间的微妙张力,跨种族、阶级、性别的爱情,渐行渐远的友谊……崔恩荣对笔下的芸芸众生都怀着一种因洞察而产生的共情和悲悯。我立即决定把她纳入自己的“重点跟进作家”名单。

2021年6月,作为《82年生的金智英》《请照顾好我妈妈》等韩国文学图书的中文简体版编辑,我参加了由韩国文学翻译院组织的圆桌会。会上,和韩国文学大社文学村交流时,崔恩荣这个名字再次被提起。他们还透露,马上要出版崔恩荣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一个家族四代母系成员的故事”。这个消息让我非常兴奋,当场就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强烈兴趣。

不久后,我开始准备向公司提报崔恩荣的新书选题。与此同时,文学村提到的那部长篇小说开始在韩国预售,且很快冲上了新书总榜Top50,我们也第一时间拿到书稿进行选题评估。崔恩荣初次写长篇小说,就在题材选择上表现出相当的气魄——故事背景跨越百年韩国史,涉及天主教徒受迫害事件、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朝鲜战争等历史事件,一个普通家庭中四代女性的过去与现在交相辉映。我邀请了韩语译者叶蕾协助评估这部作品,她在仔细阅读全文后发给我长达五页的报告,总体肯定了这部作品的质量,也提及了翻译的难度,因为书中使用了很多韩国方言。

一位国内读者非常陌生、作品从未被引进过且没进行过影视改编的作家,来自在国内图书市场尚属小众的韩国,新书推广难度可想而知,但出于对作品质量本身和对崔恩荣创作水平的强烈信心,我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了选题提报和报价。在紧张等待一个多月后,版权部同事激动地告知我:“在我们跟另一家出版社提出的条件极其相似的情况下,作者最终选择将《明亮的夜晚》简体中文版授权给我们。”

几字之差的书名

接下来,就是非常重要的翻译环节。在仔细比对几份试译稿后,我们发现候选的几位译者在翻译准确性上差别不大,主要的微妙差别在于中文语感上。我把不同译者翻译同一段落的试译稿拿出来反复对比、推敲,又在组内进行了一次盲选,最终选定了叶蕾老师。除了译文出色的语感外,选择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曾在审读报告中提到,书中地道的半岛北部方言和她曾经生活过的庆尚道方言很像。

几个月后,在我拿到《明亮的夜晚》译文初稿后,我对自己说“这本书稳了”。由于一本书从签约到上市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这期间,编辑的热情能否维持是个很大的考验。很多时候真正决定一本书命运的,是在时隔很久后再次阅读时,它是否还依旧打动你。看稿过程中,我记录下自己再次感到心动的点滴。制作进入后期,对于书名如何翻译我也琢磨了一番。叶老师将书名翻译为“白夜”,若完全直译“밝은밤”一词,简洁的“朗夜”或“白夜”确实是准确的。但考虑到中文的语境和传播效果,我觉得直译不见得是最佳选择。

首先,原书名特意设计了一种对比、反差的结构,如果和通常“漆黑的夜晚”对照,那么“明亮”一词更能唤起一种视觉上的光明感,和“夜晚”形成毫无歧义的、清楚明白的对照。其次,从图书内容来看,书名还有更深层的含义——那些在艰难时世里把肩膀借给彼此的女性,就像一颗颗星星聚集起来点亮了黑夜。这种耀眼的光芒,用“明亮”才够味道。最后,我反复对比了“明亮的夜”和“明亮的夜晚”两个短语,最终还是觉得“明亮的夜晚”读起来更朗朗上口,且结束在“晚”字,情绪传递也不会有戛然而止之感。就这样,书名定为“明亮的夜晚”。

考虑新书文案时,我特别邀请了多年的好友姜行参与这本书的部分制作环节。我们分别整理了一份内文摘录文档,摘出书中各自喜欢的句子,再选出其中重合的部分。然后我们各自写了几组文案,尽可能客观地相互评价。我很喜欢她写的“女人们不再是仅供同情、怜悯的角色,也不再是装饰男人壮丽生活的配角,她们是自己,生如草芥,彼此搀扶,尽全身之力对抗荒诞的时代”,并将这句话用在了腰封文案上。

关于主文案,我们在十几个备选中纠结许久。因为主文案传递给读者的是对这本书内容的第一印象,必须准确、清晰而有力。2016年,在崔恩荣的第一本小说集《祥子的微笑》出版后的一次采访中,她说自己一直有个心愿,就是书写那些长久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们,比如自己的妈妈、祖母。我们都对这个信息印象深刻,于是将其表述稍加调整后作为新书的主文案。因为这像是来自万千女儿内心深处的话,具有波澜壮阔的史诗感——“我有一个愿望,想写一写妈妈或祖母,很久以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的故事。”

封面要安全还是要突破?

对这本书的设计师,我心中早有人选,就是我一直很欣赏的青年设计师汐和。通常情况下,根据每本书不同的类型、读者群,我会选择风格最适合的设计师。我一直认为图书装帧设计的作用不只是美丽的外壳,更要承载这本书传递给读者的丰富信息——可以是某种清晰的符号,也可以是某种情感和情绪。

编辑对设计师首次传达的对一本书的理解尤为重要。正如文案无法面面俱到,设计表达出的也只能是一种主观理解,是编辑的理解和设计师的理解合二为一。由于我想要的不是“过于清新的柔软的温情”,而是要有一定力量感的封面,韩文原版封面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外。对汐和传达了我的构思后,我们便断断续续将找到的图像素材进一步探索,具象化设计元素。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几十个不同意象、风格的素材。为了避免限制设计师的思路,我尽可能去描述自己想要的风格和方向,而非具体的设计指令。

和优秀设计师合作的愉快之处,就是对方能马上理解我的一些看似抽象的表达,同时不会一味的迎合,设计过程成为双方的一种共同创作,寻找新的可能性。当然,这种方式也更难,因为无法预料什么时候才能找到那个“对的”瞬间。有一天,在我“甩”给汐和的两个素材被她吐槽后,其中一个“火”的相关素材触发了她的联想,她马上发给我另外两张与“火”有关的素材,其中一张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汐和告诉我,这是一位美国艺术家Kevin Cooley的作品,不确定能否授权,以及价格贵不贵。我说,最重要的还是是否适合,只要不贵得离谱就行。一周多后,我一睁眼看到她发来的设计图,心中大喊“就是它了”!至于后来是怎么联络艺术家,如何谈价格,来回两三个月才拿到授权,就不展开说了。

营销全靠“人传人”

《明亮的夜晚》打动的第二群人是这本书的营销编辑。在第一次开营销会时,我做了一次新的尝试,把营销会开得更像围读会,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来聊聊打动自己的细节,并进一步挖掘其中更深层的心理和情绪。此外,我也一直在琢磨一个涉及本质的阅读需求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一本女儿视角书写的有关母亲的历史小说?

于是,我借助了当时刚刚流行的AI工具,其中的一句回答“女儿可以成为传承和治愈母亲历史创伤的力量”“击中”了我。我想起女主角智妍也是在重新认识母亲、祖母的历史过程中,渐渐明白了她们曾在一个“扼杀自己才能活下去的世界”,所以祖母对母亲,母亲对她,都很难懂得如何表达爱和接受爱。她也醒悟,自己曾经像妈妈一样否定了自己,远离真正的爱,选择过一种不冷不热的生活。“为何我愤怒的源头总是指向妈妈呢?为什么不是指向那些让妈妈屈服的人呢?”在故事的最后,她才与妈妈达成一种真正的理解,她终于可以不再重复妈妈在过去时代形成的情感模式,从而走新的路。

会后,我们对小红书资料卡和营销物料进行了大幅调整,加入了更多角度,包括当时在其他领域刚诞生的一个热词“韩女”。韩国女性在社会各领域的革命性和创造力正受到国内大众的关注,我们认为在图书领域亦会如此。这本书的营销负责人舞笛说,在将新书推荐给各大博主时异常顺利,大家普遍表现得很有兴趣。随着第一波读后感的陆续反馈,小红书陆续出现了两三条爆款“笔记”,新书也很快登上了豆瓣小说类热门新书榜。至今,《明亮的夜晚》在豆瓣的自然评分稳定在9分左右。

一本书仿佛一张人生唱片

《明亮的夜晚》上市一个月后的某天,我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再次阅读它。读到最后一章结尾时,忽然生出一种新的感受。作家提到1977年9月发射的探测器“旅行者一号”上搭载的唱片,这张唱片包含来自地球的100多张图像和各种声音,智妍由此想到,“如果为某个人制作一张可以无限记录的人生光盘会是怎样的呢?从出生的那一瞬间开始记录,包括小时候的咿呀声、乳牙的触感、第一次的愤怒、喜欢的东西的目录、梦想和噩梦、爱情、年老和濒死的瞬间,这会是怎样的光盘?”

乍看很突兀,为何突然提到一个没有任何叙事性,甚至打破了故事原有的历史感氛围,增加了几分具有未来感的细节呢?我想起崔恩荣在后记中提到在战争时期曾到大邱避难的祖母——捡回冰箱保鲜盒给年幼的她做玩具屋的祖母,让她以后走远一些、给她买地球仪的祖母……这个对崔恩荣影响很大甚至“造就了这部小说世界”的人,和书中对女儿喜子说“你一定要走远一点”的新雨大婶重合了。我忽然眼窝一热,似乎明白为何结尾作家借智妍之口提到那张星际唱片。

就像智妍从一张老照片开始,逐渐描绘出曾祖母、祖母、母亲一生的故事,这本书也是崔恩荣给祖母制作的“人生光盘”啊。当书写完并发行后,这张人生光盘就像“星际唱片”一样进入浩瀚的宇宙,等待每一个开启光盘的人,也就是每一位读者,看到里面记录的饱含情感的人生片段:是年幼时握着石头喊着“朋友啊”的孤独,是因为残酷的世道拨开重病的母亲的手离开家,是人生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海,是和朋友失散多年后的相见……

故事的最后,智妍举起她和姐姐、祖母和曾祖母的合影给祖母看,想说点什么,祖母抬头微笑,好像知道她想说什么。全文在这里戛然而止,在我心中,她想说的那句话是——“我在好起来”。这也是制作、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灵旅程。